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,充分发挥党史故事育人作用,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近日召开第二次党史故事分享会。本次党史故事由杨宇凡和李鹏飞两位同志进行分享,全体教职工参加分享会。
杨宇凡同志分享了“从红西路军悲壮历史故事,看无私奉献精神”的党史故事:1936年10月1日,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会师后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决定占领宁夏、甘西,打通与苏联的联络。1936年11月10日,中共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“西路军”,完成这一使命。然而在西进接通新疆的过程中,在古浪战役中,损失惨重,伤亡2000余人。在此危急关头,中央军委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,就地建立根据地。红西路军困守不毛之地,在该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惨烈战斗,兵力锐减,逐渐陷入绝境,在没有救兵、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他们没有因为深陷绝境而自暴自弃,而是无畏牺牲、浴血奋战,直到全军覆亡。正是无数先烈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,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、勇往直前,最终夺取革命的伟大胜利。

李鹏飞同志分享了“周恩来一生中的三次重要谈话”的党史故事:第一次谈话是1934年长征之初,毛泽东曾给中央写了一封信,表示自己不走,要留下来坚持苏区的斗争。周恩来看完信后,连夜骑马赶到毛泽东住处,两人彻夜长谈。最后毛泽东决定和大部队一起走,这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。第二次谈话是遵义会议后,博古已不适合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也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,周恩来对博古说:“我们这些留过洋的人对中国情况都不是那么了解,中国革命要由一个懂中国的人来搞,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,我们共同帮助毛泽东,把中国革命搞成功。”在这一夜的谈话之后,第二天一早,博古把全部权利移交中央。在后来的斗争中,博古认真地反思自己的错误,坚决支持毛泽东的领导。博古后来说,周恩来那一席话影响了他的一生。第三次谈话是到延安后,张国焘对党中央的领导和决策越来越抵触,周恩来因此与其进行了长谈,但是这次谈话失败了,最终没能说服张国焘。1938年张国焘叛变出走。以上三次谈话,展现了周恩来同志大公无私、鞠躬尽瘁的精神,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,他是全体党员的典范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一段段动人的党史故事,一个个感人的历史人物,在分享和回顾的过程中,全体教职工无不心潮激荡。全体教职工表示,将进一步学习好党史知识,用心传承红色基因,真正做到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,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。